提升社会认可度 让职业教育不再低人一等
职业教育诞生于工业制度,也将推动工业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强国,职业教育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石油与化工行业是国家经济命脉不可或缺的行业,相应的职业教育也十分重要。”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精化专委会主任委员、im体育 季剑波教授表示。
但是,“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职校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在有关职业教育的认知里,这样的偏见和杂音时有出现。不可否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可确实存在,认为读中专不如上高中、大专学历“低”本科一等的不在少数。“社会对职教的不认可确实在一定范围存在,但近几年我觉得有所改变。”浙江省杰出工匠、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氟聚合物事业部化工总控工董晓燕这样表示。
新职业教育法已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辛晓介绍说:“新职业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新职业教育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这也说明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再是两个层次,而是两种类型。辛晓还表示,新职业教育法与2019年实施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二十条),共同构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基础和制度基础。
新职业教育法除了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之外,还通过推进普职融通等制度设计,促进职业教育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转变。
记者了解到,新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贯通的招生和培养;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
新职业教育法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了由国家采取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提出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拓宽了职业院校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季剑波表示。
还有一些人认为,上不了普通高中,拿不到本科学历,就意味着未来的就业天花板很低。社会现实也确实如此,职业院校毕业,一般学历就到大专封顶,但现在公务员招考、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招聘往往都是本科起步,要求是硕士、博士的都不在少数。“新职业教育法已经明确,职业教育可以实施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也就是说上职业学校也可以读本科,这是很大的进步。”辛晓表示。
季剑波介绍说,新职业教育法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可设立实施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这一规定为办学成绩突出的石油与化工高职院校独立升本提供了机遇,促使其在更高层次上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社会责任。
提升办学质量 让也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要把职业教育真正提高到普通教育的地位,破解学生和家长的焦虑,首要任务是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职业培训。
季剑波认为,由于“谈化色变”导致社会对化工行业的认识较为负面,进一步导致石化高等职业办学规模有萎缩的现象。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石化行业职业教育学校还不是很多,开设的专业也还局限在一些传统化工领域。
记者了解到,在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涉及化工行业的有:化学工艺、石油炼制技术、精细化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橡胶工艺、林产化工技术、分析检验技术、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涉及化工行业的有:化工安全技术、化工生物技术、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石油炼制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煤化工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分析检验技术、化工智能制造技术、化工装备技术、化工自动化技术等。
季剑波还指出,石油与化工行业对员工的专业技能与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出现的不少化工类企业事故是因为不规范性操作、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导致的。大量的石化企业年年招工招不到人,只能使用大量临时性的当地农民工,进行简单培训就上岗,给整个行业的生产与建设造成了不小的隐患。
招不到合格人才,也与当前石化行业的职业教育水平有限有关。奥克集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主任王军强调,石化行业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当有所改变,现在的教学和测试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对实战经验和实操经验的考核还比较缺乏。课程体系设置应当侧重于应用和实操,这是今后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
董晓燕也同样认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目前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匹配的适用性不够。石化行业的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方向要适配企业需求,根据产业需求来设置专业,从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比如我们单位是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氟化工的核心企业,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基地企业。我们需求的是含氟高分子材料方面专业人才,希望职业教育能够多培养专业对口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董晓燕说。
季剑波介绍,im体育 目前已经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专业设置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标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育教学相关标准,为合作企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辛晓表示,新职业教育法对促进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明确了职业教育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这与职教二十条里面提到的实行1+X证书制度试点是一脉相承的。1+X证书制度试点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制度创新和改革创新。
目前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正在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行两个证书试点:一个是化工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另一个是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行业已有近3000多名学生取得了该两项证书。通过证书试点,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促进了学生就业,为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
落实企业主体地位 让职业教育直面“主战场”
“新职业教育法强调落实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副院长苏伟表示,新职业教育法明确了办学主体要多元化,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工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可以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就是要面向主战场。”王军也表示,在职业教育中,企业作为主体进行办学是具有天然优势的,这是因为企业对一线生产过程最为了解,最清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职能人才,同时也有资源和条件投入到相关的在职培训和教育中。奥克和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共建了石油与化工学院奥克学习中心,已经招收学生600多人,不仅包括企业自有人员,还对周边企业开放招生。
王军还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再经过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的培训才能上岗,特别是一些关键工艺的关键岗位,企业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较大。尤其是在智能工厂建设已经变成主流趋势的今天,多数职业院校的软件运用等课程已经远远跟不上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了,例如现在企业广泛应用的办公软件、数据分析BI、培训及监管平台等。她建议在该领域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选取智能化水平高的头部企业来为行业代培直接上岗的实用型人才。
董晓燕也认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为产业发展培养适用的高技能人才。现有职业人才的适用性不高,特别是动手能力、实践技能不强,只有企业才真正清楚自己需要具有什么样能力的人才,什么是人才的适用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由企业作为主体相对更有优势。
季剑波补充道,在企业中举办职业教育虽然会和本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但所进行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专业,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上可能存在增加成本的现象。实行真正的校企结合进行职业教育更符合现实。
董晓燕还表示,专业培养不仅是对理论的基础培养,还要满足行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人才需求,课程和行业职业标准紧密结合,缩小产教差距,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就要解决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专业课程建设、思政课程建设,在“保就业”同时也从实践案例角度树立学生走出“象牙塔”后的正确职业价值观。
拓展校企合作边界 让职业教育“深入人心”
“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难点和痛点。新职业教育法,对下一步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基础。”辛晓表示,新职业教育法还明确了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行业组织的指导地位。行业组织可以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制定,参与专业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开展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参与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等。
季剑波也认为,新职业教育法细化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各类主体举办职业教育的法定职责,增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向心力”。石油化工高职院校应当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协同创新,提升石油化工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更好发挥办学特色优势,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上海华谊集团双钱公司轮胎研究所装备研发部主体工程师黄红雄介绍说,职业教育做得比较好的是德国的“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的企业与职业教育学校相互合作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里学习实践技能,企业派有经验的师傅带教学生,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一起制定教学计划,一个星期内有三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有两天在企业学习技能知识,企业也发放一定的薪酬给实习的学生。这样通过三四年的学习,再通过技能考核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学生就可以直接被企业录用,并直接上岗,不再需要岗前培训。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得到了想要的职工,学校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王军介绍说,校企合作可以有这样几种模式。一是合作办学,由学校和企业共建二级学院,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全方面培养技能型人才。二是1+X型人才能力培养,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并实施学历教育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能力培养双评价机制,面向人才市场需求前置“企业任职资格评价”,为企业用人简化“评价”流程,为就业者提供具有“效度和信度”的入场券,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
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仪表厂副主任杨岩刚介绍说,国家对职业教育是重视的,现在一些院校减免职业教育学费,一些学校通过订单培养、定向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双向解决劳动力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他们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比如与当地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针对新进厂员工,鼓励去学校参加对口专业的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业,取得毕业证后,给予学费上的补偿。再比如作为北京化工大学的函授点,他们每年都开展机电一体化、化工工艺、自动化等与生产有关的专业招生与培训工作,职工取得毕业证后与统招大学生同等待遇,在晋升、收入等方面也一视同仁。
董晓燕表示,校企联办是很好的一个形式。“我接触过一些职业技术学校,他们根据当地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开设专班,学生毕业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考核后,进行双向选择。既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满足了企业需求。”董晓燕介绍说。
季剑波还建议,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方面,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入投入力度,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教育类型。在职业标准建设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方面更加规范,做到全国一盘棋,防止政出多门的现象。应当更加深入地强化政、行、校、企深层次结合的建章立制工作,融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措施方法,从法律的层次规范政、行、校、企的职责和考核体制,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新闻来源:中国化工报(2022年5月16日)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7HXwFwB0dn72QX_qjslAw